陶笛老師眾籌帶學生赴愛爾蘭進修 老師:不想有潛質學生因經濟條件而放棄
發布時間: 2019/09/11 18:15
最後更新: 2021/02/05 14:57
香港孩子除了學鋼琴、小提琴,應該還有其他選擇?15位同學早前跟陶笛老師原樂天出征愛爾蘭,向從沒見過的陶笛的愛爾蘭學生教授陶笛,並在大學跟他們一起學習合奏。原樂天10年前跟陶笛結緣,由商界轉而教陶笛,並成立陶笛樂團,現時其樂團學生中有部分基層孩子,他謂為要助學生省學費,有時寧選擇驅車入孩子居住地單對單教笛,並且不收費用。
原樂天是目前香港少數教陶笛老師,去年學生中有位小女孩是手指有缺陷,為了讓孩子也可以學笛,他特別找台灣廠商為她量身定制笛子,他解釋自己10年前曾往台灣拜訪陶笛教師,學習製作師學造陶笛,了解這樂器製作工藝自由度大,容易訂製。
他生於中產家庭,大學畢業後幫家人打理生意,須管理一隊銷售人員,當年工作壓力,他一回家便用吹笛減壓。
因我有牧童笛和鋼琴的樂理基礎,當年學起來並不太難。膠笛只須100元,適合作入門樂器,而且也可以合奏。
2009年他開班授徒,自創5歲小朋友容易理解的指法遊戲,由教授兒歌開始建立興趣。
因陶笛歷史短,沒進級制度,連比賽、表演機會都少之又少,故推廣上有很大挑戰。
家長總認為學音樂要有證書,但音樂不應分門別類,學音樂可以訓練到小朋友品格,令小朋友有素養。
須為基層同學籌募旅費
13歲的劉子健、15歲的吳卓希和10歲黃耀凱是樂團中的基層學生,早前跟樂團出訪愛爾蘭,在都柏林科技大學音樂及表演系少年部學生一起學習音樂。
老師謂因出國費不匪,要用一年為基層學員籌款,同時鼓勵同學儲蓄,期間曾嘗試為學生拍片眾籌、舉辦公眾工作坊;最後樂團津貼一半。
我不想有潛質的學生,因經濟問題沒法去。
而是次是樂團成員首次到歐洲交流,他們特别表演了傳統的中國樂曲及香港原創陶笛歌,也學習到愛爾蘭的民族樂。他強調團員中有SEN學生,故出發前需要針對不同能力,選擇表演歌,讓他可以表演。
由於當地華人不多,故學生很受歡迎,我們在教堂表演,同學也需要向路人搭訕邀他們來看,訓練到膽量。
而愛爾蘭沒有人吹陶笛,很多當地人第一次見到陶笛,也有很多遊客圍攏跟我們打氣。
訓練責任感
而令他最開心是見到學生有很大改變,其中耀凱是一位很有天份的學生,得家人支持以分期付款買演奏笛,卻在出發前不小心打破了笛。
這個行程見到他沒有家長陪伴,感到要有責任感,故我讓他負責保管及運送頗重及珍貴的樂器,見到他每天拿住樂器來回行10公里,沒有怨言,而且把樂器保管得很好,感到旅程已激發到耀凱的責任感。
15歲的吳卓希是陶笛尖子,他謂感受到愛爾蘭樂曲風格活潑,有大量裝飾音,雖然是重複又重複,但不會悶。而今次他是首次跟外國人夾歌。
跟我分組合奏的愛爾蘭同學,是親自作曲、編曲,讓我們合奏;他們只是十五、六歲,但因有正統的音樂訓練,故能從無到有去創造這件事出來,我很欣賞他們的創意和天份。
撰文 : 胡麗珊 TOPick記者